为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使广大师生能通过线上形式在学习校史的基础上深刻感悟党的百年历史,依托前期社会实践成果,深挖我校多位英雄人物(杨十三、洪麟阁、赵观民等)的红色故事,人文与法律学院特此开展“深挖校史红色文化——赓续工大红色基因”专项活动。
通过“清明网络祭扫”带领学生追忆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事迹,深刻领会革命精神,阅读革命故事,一起走进那个红色的年代,一起感受革命烈士英勇斗争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接受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赓续传承英烈精神以勖后生。
英雄业绩传千古,浩气长存在人间。在黑暗的晚清时期,他是一位衔恨忧国的热血青年;在振兴实业的民国初期,他是一位笃志爱国的学者教授;在国家风雨飘摇之时,他效死疆场,马革裹尸……他就是杨十三,投身抗战后曾改名杨裕民,因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
捐躯太行,浩气长存。作为河北工业大学的校友,杨十三出生入死、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为振兴祖国而无私奉献的英雄业绩,是河北工业大学师生的宝贵财富和前进的动力。这些不朽的精神将永载史册,永为人们所缅怀。
赵观民,字观达,曾化名田野、张建冀、赵耕田、陈华等。1915年生在直隶省清苑县(今河北省保定市)的一个贫穷家庭。赵观民从小就有着为国效力的梦想,而他也在今后的人生中慢慢实现了这一目标。
少年立志,投身革命。他学习更加刻苦,不管严寒酷暑,坚持早起晚睡、刻苦攻读。他时常与一些进步师生切磋学问、交流心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性格沉静稳重,好学博思,工作认真负责,常进行秘密斗争,以精忠报国。
洪麟阁出生于热河省遵化市(今属河北省)地北头村,曾任教于河北省立工业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前身)。1938年10月,洪麟阁时任八路军冀东抗日联军副司令员兼第3路总指挥,在台头村遭到日军四个旅团的进攻,力战不敌,自戕殉国,时年36岁。
如今漫步在河工大的校园,仍然能感受到洪麟阁等众志士的爱国之魂。工大供给了洪麟阁成长的空间,这位英雄回馈给我们一片和平的沃土。
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洒,我们工大人将会继续传承红色精神,发扬革命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特别鸣谢:本文章部分内容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英贤集《浩气长存》。